应全力增强资本市场的可投性

2023-12-08 20:51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近日,福华化学的拟IPO申请事项引发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其上市前曾有巨额分红(2021年和2022年合计分红33亿元),但却意欲将IPO所募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笔者认为,资本市场不能作为承接化解所有问题的魔幻箩筐。

2022年福华化学资产负债率高达76.2%。在债务压身的情况下,福华化学却大手笔分红,招股说明书中所解释的分红原因,是为了解决与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之间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问题。而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大概率就是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等为满足自身经营及临时资金周转需求而占用公司资金。

2023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规定,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的,招股说明书应披露该项债务的金额、利率、到期日、产生原因及用途等,即目前允许发行人募资用于还债,但若发行人分红分到两手空空,再把还债希望寄托在上市募资上面,这显然值得商榷,如果不能上市又怎么办?

公司发行上市、一药解千愁,但若所有问题都扔到资本市场上来解决,过度的责任和负担,会让资本市场不堪重负。

投资者对本案关注的一个焦点,应是不同主体在资本市场的权责利不对等,发起股东在上市前可以大笔分红,然后再到资本市场来募资,让投资者来买单,投资者要获得分红或只能等董监高、大股东的“良心发现”。

在当前亟待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关键时期,有关各方要意识到,A股市场的承接力和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可投性问题。

一是严格保证信披质量。注册制绝非注水制。目前,投资者对一些发行人的信披质量仍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对包装上市、造假上市极为抵触。目前,发行审核注册仍主要通过审阅申请材料的方式进行。按照2021年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按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确定现场检查对象,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对所有IPO发行人都进行现场检查,让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经得起历史考验,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信披质量。

二是控制IPO发行人将募资用于偿还借款。过度依靠资本市场偿还借款,一旦发行上市失败,就可能诱发发行人经营风险,即便上市成功,也等于让投资者承受过度风险。资本市场可为发行人做大做强提供资本支撑,但需要上市公司量力而行地稳健发展,而非激进举债发展。从发行上市之初,资本市场就应对发行人举债经营、过度铺摊子现象予以遏制。

三是适当控制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首先应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容易导致摊薄每股收益)。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被部分上市主体认为是不用还本付息、无需承担太多责任的免费午餐,因此再融资时屡屡狮子大开口,对此必须有效遏制。

点赞 2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