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一谈资产负债表变化对债券利率的影响,以及地产新常态下未来的市场走势。我有三个观点:第一,我国债券市场走势呈现新特征,21世纪初,债券市场通常呈现“牛短熊长”的走势,2014年后市场进入“牛长熊短”的阶段,未来可能延续这个态势;第二,汇率和利率出现了新的波动特征,汇率波动不断加大,利率波动不断收敛;第三,关于2023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前半期存在交易性机会,后期可能会有波动。
一是我国债券利率出现新的长期特征。21世纪初,受房地产周期、投资周期、人口周期、世界贸易组织(WTO)红利周期的影响,利率不断上升。2014年1月之后,随着人口、投资、地产周期的变化,利率开始下行,且每一次的利率高点都会比上一次的利率高点略微偏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处在收缩的末期,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国债收益率大致对应着资产负债表的波动,所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虽然又创新高,但不具有持续性。而我国国内债券利率随全球债务周期波动,目前全球债务周期处于中间段回落的阶段。
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的资产负债表仍未恢复到快速扩张的态势,而是处在温和修复的过程中,居民端资产负债表修复尤为缓慢,核心原因就是居民端房产配置比例下降,居民端的杠杆率维持稳定。虽然第三产业和消费在增长,但是居民资产负债表没有增长,这给银行信贷和利率带来了潜在压力。从日本经验来看,未来居民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仍不乐观。但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回落是渐进的,我国处在短期修复过程中。核心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之后会影响财富效应,从城镇户均净资产和户均资产变化可以看到,2020年至2023年,家庭和财富效应并没有得到快速扩张,这影响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这部分资产会更多转移到理财、银行存款,这对银行信贷扩张形成负向压力,导致债券利率走势为“牛长熊短”。
总体来看,在地产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形成冲击的情况下,经济会迎来修复,但是修复较为缓慢。企业杠杆率没有大幅度上升,景气度虽然回升,但是幅度较小。
二是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角度来讲,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出现了新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波动逐渐放大,反映资金的波动在加大。但是近几年利率波动逐渐缩小。
我国经济之前主要依靠地产和出口拉动,外汇占款较多,银行资金充沛,央行不断提高准备金。但是随着后期经济周期回归制造业,出口成为对利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币贬值,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出口占比变大,汇率弹性变大,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扩大。所以,汇率对提振经济的作用会增强。
前几年我国制造业PMI和利率走势较强,制造业成为经济推动的主体,这两年影响变弱,即利率更多是跟随经济变化,其领先作用会有所弱化,汇率的弹性会更加明显。所以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利率、汇率作为内外平衡的两个工具,在过去20年里面,后者波动不断加大,前者波动不断缩小,这可能是未来的常态。
三是2023年四季度利率走势可能会“一波三折”。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市场机会,到2023年12月则需关注资金链波动潜在风险。
总体来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整体预期指数都在不断恢复,但速度较慢。经济走势应该是改善的,但很难超出市场预期。要等待PPI增速突破零。一旦PPI增速突破零,我国工业企业就会加库存,有利于生产。从社融增速和制造业PMI来看,经济轻微复苏。2023年9月地方***债大量发行,银行信贷的恢复性增长,但后续10月、11月能否持续存在较大变量。资金指标、价格指标和经济指标都表明2023年四季度经济将逐渐恢复,但恢复较慢,且难超预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核心制约因素。从10年期国债过去5年的走势来看,债券市场四季度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是存在利空出尽的交易机会,也存在资金趋紧的防御性的交易机会,还存在部分品种票息分位数较高的交易机会。
总结三个观点:第一,长期来看,我国利率存在着“牛长熊短”的新特征,每次的利率高点都会低于上一次的利率高点,每次的利率低点会低于上次的利率低点;第二,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利率变动趋缓,汇率波动放大,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也会增大;第三,从四季度债券市场的走势来看,由于资金面偏紧,经济有一定复苏的预期,可能不存在趋势性机会,但是存在交易性机会和票息机会,需关注资金面波动的风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