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豪赌 Open AI创始人: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

2025-10-19 10:44 财经频道

2026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5年8月31日),甲骨文营收增长12%至149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收入增长28%至72亿美元,云应用(SaaS)收入38亿美元、增长11%,但软件收入下降1%至57亿美元,整体表现喜忧参半。

但是,在全面参与AI竞赛的前提下,甲骨文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已签约项目令市场为之疯狂。甲骨文高管称,在第一财季与三家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甲骨文预计还会签下几笔数十亿美元的合同,RPO(剩余履约义务)可能会超过5000亿美元

市场对甲骨文财报的反馈堪称疯狂。财报公布后,股价盘中一度暴涨41%,收盘涨近36%,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公司市值因此增加2440亿美元至9220亿美元。

市场正押注加大AI投资、重金建设数据中心的企业。除甲骨文外,英伟达与OpenAI走在最前:前者市值约4.4万亿美元,后者估值提升至超过8000亿美元。英伟达凭借较低的融资成本,一边向英特尔投入约50亿美元,一边还计划在OpenAI的合作项目追加约1000亿美元资金。随着收入预期抬升,OpenAI估值同步上行。近三个月,二级市场AI半导体与基础设施整体走强。

资本狂欢之下,不安情绪正在投资人、创业者和一线从业者间悄然蔓延。人工智能热潮会不会泡沫化?越来越多人担心,一场迫在眉睫的AI泡沫,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风险的引爆点

虚火还是刚需?

10月6日,在旧金山举办的OpenAI年度开发者大会(DevDay)上,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 Altman)就AI泡沫化给出了不同寻常的回应。

“我知道写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奥特曼表示,“事实上,我认为AI的许多领域现在确实有点泡沫化。”

此番言论在当今美国科技领袖中颇为罕见,他们通常对此类问题讳莫如深。奥特曼进一步称,他预期投资人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一些“愚蠢”的新创公司也可能轻易获得大笔资金。

不过,奥特曼话锋一转,明确将OpenAI与行业内的泡沫现象区分开来。他强调,对OpenAI而言,“这里确实正在发生一些真实的事情”,意指其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具有实质性。对OpenAI本身,奥特曼给出的判断更为笃定:模型能力、产品矩阵和商业化“出现了可验证的进展”。

尽管奥特曼试图将公司与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剥离开来,但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

OpenAI正身处风暴中心。

近一个月,随着OpenAI与英伟达、AMD、博通乃至甲骨文的合作计划持续推进,美国科技巨头之间交织出错综复杂的算力与资本合作关系。总的来看,OpenAI采购部署AMD芯片的同时,还能获得以特定价格入股AMD的权利;英伟达向OpenAI投资了高达1000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后者再以投资款采购英伟达芯片。

微软既是OpenAI的主要股东,同时还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公司CoreWeave的主要客户,而CoreWeave又是英伟达持股较多的公司;据估计,截至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季度,微软贡献了英伟达近20%的年化收入。

这些股权与采购的“纠缠”让产业链更像一张彼此勾连的网。互为客户的关系在短期内推高了多家公司的预期新增收入,有些增量甚至达到公司现有收入的数倍。

随着AI领域日益复杂的融资安排愈发普遍,其对行业真实需求的潜在扭曲引发硅谷专家警觉。质疑者认为,AI科技公司市值的快速飙升,部分源于“财务工程”而非内在价值。他们把这类交易称为“循环融资”(round-tripping)甚至“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ing)——通过投资或借贷给客户,促使其持续购买自身产品,从而人为制造需求并推高营收与估值。

面对质疑,奥特曼回应称:“没错,这些投资和贷款前所未见。”但他补充,市场的另一面是,“企业营收的增长速度也前所未有。”不过,尽管OpenAI的营收增长迅速,该公司迄今仍未实现盈利。

被视作AI算力需求晴雨表的台积电,10月16日交出超预期业绩,并把2025年全年营收增速指引再次上调至近35%。这已是台积电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展望,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给“AI需求疑虑”服下一剂“定心丸”。

业务上,台积电既是英伟达、AMD等高端AI芯片的独家代工方,也承接多家互联网公司的ASIC及其他芯片订单;同时,台积电的先进封装能力对AI芯片量产与性能释放至关重要。

对于外界关切的AI需求判断,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业绩电话会上称,当前AI客户拉货“全面强劲”,甚至比三个月前更强,相关长期复合增速略高于此前预期。“我们直接从客户那里收到强烈信号,要求我们具备支持其业务的能力,因此我们对AI大趋势的信心正在增强。”他提到,大型语言模型的令牌(token)处理量呈爆发式上升,反映AI的高频采用,带动算力需求抬升,从而验证了对先进制程与高端封装的持续需求。

在产能扩充上,魏哲家强调将维持谨慎节奏:除逐条核对客户订单规划外,还会亲自查访“客户的客户”,并通过内部评估机制把关,力求更精准地推进产能布局与建设。

互联网泡沫镜鉴

在科技产业的历史里,“泡沫”并非新课题。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狂飙,在2000—2002年引发全球科技股大幅回撤与大量初创公司倒闭,也拖累电信行业爆出债务危机。

在10月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称,如今人工智能投资激增,与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相呼应,但更可能不是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早期,大量资本涌入电信基础设施,押注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乐观情绪刺激科技投资,抬高股票估值。然而,当需求放缓时,破产潮随之而来。问题并不在于互联网缺乏潜力,而在于资本大规模投入的时点快于普及速度。AI投资亦然。麻省理工学院今年8月的一项研究显示,实施AI试点项目的公司中,高达95%并未取得任何投资回报。

不过,互联网泡沫留下的光纤骨干网和数据中心,为随后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繁荣奠定了基础。类比之下,即便当下AI出现估值回调,电力与算力基础设施、模型与数据资产的沉淀,同样可能为下一阶段的繁盛奠定基础。

尚不能断言人工智能浪潮究竟是机遇还是危机,但军备竞赛中的AI公司已然处于两难:扩产还是观望?自建数据中心还是外包云算力?这考验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判断。

对追逐AI红利的公司而言,继续加码意味着巨额资本支出与盈利压力;一旦需求兑现放缓、推理成本曲线降不下来,资产减值与期限错配将迅速放大。若踩刹车,不仅可能错过AI需求与生态窗口,还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增长见顶、战略摇摆,引发估值下调与合作伙伴观望,进一步放大竞争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推高AI增长的主要是盈利与现金流相对稳健的科技巨头,即便热潮退去,它们大概率仍能维持增长。但也有人提醒,最严重的人工智能泡沫风险可能出现在能源领域,市场正涌现一批尚无营收、寄望未来科技公司为其尚未建成的电力项目买单的开发商,一旦AI需求不及预期,这些没有收入的能源公司将跌得最惨,而且几乎没有缓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赞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美元指数期货

美元上涨对a股的影响 美元上涨对a股的影响

国际金价冲破4000美元 机构扎堆关注这些股(附名单) 国际金价冲破4000美元 机构扎堆关注这些股(附名单)

投资美元指数期货的注意事项

影响美元指数期货价格的因素

愚人守门的故事 愚人守门的故事

哲理故事 砸碎突如其来的“好运” 换取真正的宁静 哲理故事 砸碎突如其来的“好运” 换取真正的宁静

美元升值如何理财

8月我国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达1.3万亿美元

特斯拉股价是美元吗?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与粽子的故事

石油、美元与黄金的关系

美元加息对我国黄金期货的影响

美元理财产品

美元与大宗商品的关系是什么

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关系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87版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87版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安踏创始人是谁 安踏创始人是谁

西厢记脱胎于哪个唐朝传奇故事 西厢记脱胎于哪个唐朝传奇故事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