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一银行朋友在一次喝酒时跟小编讨论了下银行合作的问题,其中提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大家分享下。
小编也知道他们行的贷款业务主要就两种:
一种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抵押贷款
一种个人信用贷款
但是因为个人信用贷款,要求的条件苛刻,能满足申请条件的基本都是公务事业单位员工或上市大企业管理层才能满足申请条件。我这朋友业绩压力也是挺大的,虽然小编一个月也向他介绍那么几个客户,但也解决不了业绩问题。因为他们银行个人经营贷款对贷款用途要求更苛刻,而且数额超过200万审批异常繁琐,能符合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人也并不多,小编主要向他推荐的也就是住房抵押贷款客户。而且他们行基本只做贷款中介公司介绍过来的客户。其他前台咨询的客户基本都不满足申请条件,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借款用途的不满足申请条件
因为个人抵押贷款属于消费型贷款,贷款用途只能用于消费。
消费贷款的定义是什么?
消费贷款基本都用于消费,如买车,买包,美容,装修,教育,医疗,旅游等但不能用于经营,投资理财,更不能用于买房这是银监会禁止的。
而实际情况是有多少借款人会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拿钱去买买买的呢,这是典型的败家行为。
大多数贷款客户都是生意资金周转,扩开经营规模,创业,进货,购房等 。这些贷款用途都很正常,但很可惜不符合银行抵押贷款申通条件要求,客户如果自己去银行咨询并且实话实说的话,银行肯定告诉你做不了的,多走几家银行以后就会知道银行业务经理也是很无奈的拒绝,zui后只要找中介办理了。
贷款中介有办法,因为他们了解银行的政策,知道什么样的客户符合银行要求,会给客户包装一下,让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变得符合贷款条件。比如换种借款用途来做抵押贷款,例如做装修贷款,看起来也比较真实,贷款中介会把购买装修材料给客户准备好,并嘱咐客户如果银行客户经理问贷款用途是什么就说是装修。
我们当然知道客户真实的贷款用途肯定不是装修,有的客户经理会在谈话的时候直接问客户真实用途是什么,有的客户经理会私下从中介那里了解客户的真实贷款用途,因为中介也是跟银行长久合作的生意伙伴,基本都会实话实说。
其他情况,比如客户平时都是现金走账,银行流水不够,特殊情况收入证明开不出来,中介会帮客户准备假流水,假收入证明等,在能确定客户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客户经理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部分客户经理会收中介的好处费,并且在贷款任务的压力下,本身也有动力做这种贷款。
客户自己来银行咨询的时候,因为不了解银行政策,都会实话实说,比如我想贷点钱去开饭店,想贷点钱进货,想贷点钱周转一下,想贷点钱买个学区房,但是这些情况正常都是做不了抵押贷款的,因为不符合贷款要求,而客户经理也不能直接跟客户说:这种用途贷不了,变成买车的话就可以贷了。
大多数客户经理都会直接跟客户说:我们行做不了这种贷款。极少数人会再告诉客户:他们行抵押贷款一般做买车。极少数客户碰到好心的客户经理被点拨开窍想以买车方法贷款,客户经理还得冒着指导客户造假的风险继续告诉客户买什么样的车才符合要求,需要提供哪些造假材料与其他审批材料,说白了就是帮着客户造假,更主要的是指导没有贷款经验的客户准备贷款材料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既操心担风险还没有好处,平时做惯了直接从中介带过来的材料齐全,不用多费口舌,还有好处费的贷款的客户经理们,大家觉得有几个会做这种事的呢。
所以贷款中介在中间几乎就是必须必要的存在。其本质原因就是银行的贷款政策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节。
有的贷款如果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政策制度办,几乎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客户。
贷款中介是作为把银行统一接口转化成能对接各种不同客户的转向接口一样的存在。
银行上层为了控制风险制定的标准过高,而下面为了拓展业务又不能死守,有矛盾之处才需要中介帮助解决矛盾。国有银行这种情况比较突出,其他商业银行政策相对还是更加灵活,更符合市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