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陆续推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在紧锣密鼓地为开展相关业务做准备。
有市场人士预计,《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最快或将于本月正式下发。有了制度依据、系统支撑和工作安排,后续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推进将极大提速,个人养老金产品或将加快落地。
各机构加紧研发个人养老金理财策略与普通养老理财有何区别?
《暂行办法》中首次提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不仅包含了当前仍在试点中的养老理财产品,还包括了其他符合要求的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扩大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个人养老领域的展业空间。而当前,针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在加紧研究中,部分理财公司的策略也逐渐浮出水面。
交银理财产品研发部总经理施盈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交银理财后续的产品将分为两部分推进,一是优选存量,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成熟、运作合规稳健的、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或流动性管理需要的理财产品,通过设置单独的份额类别的方式,提供给个人养老金客户购买;二是新发产品,将围绕养老理财资金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等特点,开展产品设计。
实际上,养老理财与其他符合条件的个人养老金理财在产品设计上将有所区别。
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理财主要为长期限产品,因此对客户身患重疾等情况设计了提前赎回条款;而其他非养老理财的养老金理财产品并无提前赎回条款。养老理财设置了收益平滑基金,即对运作业绩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部分可计提一部分纳入收益平滑基金专项用于平滑基金,其他非养老理财的养老金理财产品并无收益平滑基金。
兴银理财还表示,养老理财产品为长期限的产品,比如封闭式产品期限至少5年,定期开放的养老理财的封闭运作期至少1年,投资者自购买之日起应当至少持有5年。而养老金理财除了满足长期投资外还需满足流动性管理,因此产品期限短于养老理财,且在产品形态上将以开放式为主流。
与养老保险、基金鼎立银行理财有何优势?
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资金除了银行理财产品以外,还可以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这三者之间定位不同,而养老理财要兼顾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或对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实际上,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储蓄以及养老保险四类产品业态不同,属性不同,相较而言,养老理财和养老基金比较类似,都属于表外业务,实行三单管理,制度规范接近。
“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中寻求最优解是理财公司作为管理人共同的诉求。”施盈表示,养老基金和养老理财也都是脱胎于理财和基金两大主要资管行业细分领域,相比较基金而言,理财产品的特点有:形态更为丰富、供给更为充分、投资范围更广、单只体量更大、客群以银行客户为主等。未来,养老基金和养老理财也将在各自监管制度规范框架下,从自身定位出发,服务好不同客群的不同需求。
工银理财党委委员、副总裁李雪松亦表示,从当前行业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哪种形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都反映了养老金融的内涵、外延在快速扩展,越来越多的民众深刻认识到,有了更多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解决养老问题。
“养老理财产品多采用浮动收益模式运作,多数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高于同期限的其他银行理财产品。”李雪松介绍,目前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不收取认购费和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和赎回费也均采取低费率模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大众养老需求,对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此外,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认为,养老理财首先是依托银行非常丰富的客户资源,有着比较稳健的投资收益,养老理财有望在个人养老金建设初期时呈现出比较快的发展,因为养老理财更突出的是长期性、稳健性和普惠性,养老理财相对其他的养老产品,优势在于它的覆盖面广、收益稳健。但是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养老理财的投研能力其实还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
施盈亦认为,制度落地对银行理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提高投研实力,提升跨资产配置优势;要充分运用集团全牌照优势,扩宽养老金融产业涉及面广;同时还要发挥渠道优势和客群属性优势等。
投资者应如何挑选适合的养老投资产品?
面对未来越来越丰富的产品类别,投资者如何选择产品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雪松表示,理财公司作为产品供给方,在持续满足居民多元化养老理财需求,面对不同年龄段客户的不同养老需求,需要匹配不同的投资策略,设计出不同产品类型。如中青年客群未来职业发展空间较大,相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在产品投资角度可以适当配比一些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策略和标的;中老年客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养老资金支付需求较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则更需要关注流动性、风险与回撤。
“和挑选大多数理财产品一样,投资者需要充分要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合理进行资金安排,还要了解理财产品的投向和产品管理人,同时要培养长期投资理念。”李雪松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会跟随市场行情波动,因此理财产品的投资在资金稳定的基础上一定要有长期投资思维。
李雪松还指出,目前关心养老理财产品比较多的是35-40岁左右的客户群体,他们普遍希望在基础性保障之外,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实现保值的长期目标。根据国外个人养老金融的经验,在客户收入和身体状况都比较好的中青年时期,可以考虑多配置权益投资,积累风险收益,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步增加固收类的投资比重。
丛黎表示,养老并不只是阶段性的一件事,而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就全生命周期而言,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做养老储备时,他们其实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大家意识上认为买所谓的低风险产品更保险的话,其实这些年轻一代或中年一代无法对抗通胀,也不会真正赢得养老长期投资带来的益处。
“对于养老投资,首先要了解个人的风险偏好,处在什么年龄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选择。”丛黎建议,对很多年轻一代,可以选择养老基金等风险可能相较其他几类产品高一些、但收益同样也会高一些的产品;在临近退休时,其风险偏好确实较低,可以选择养老保险或养老储蓄产品,这种方式对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较为合适。
对于退休后的投资解决方案,丛黎建议,可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选择,例如,通过能够获得更高收益的公募基金辅以养老保险产品,有助于对抗长寿风险,通过这种组合类的方式,整体上能够更好地对抗养老储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
(周文凯 )